2025年8月26至28日,仿生智能与机器人国际会议(ICBIR 2025)在甘肃省张掖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包括知名教授、研究机构代表等。与会学者围绕机器人感知与交互能力的提升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会议,段星光教授带领医疗机器人实验室参会,共计5篇论文被大会收录,八名师生出席会议。
实验室博士生李连良、武锡彭,硕士生吕思达、王许嘉、方冯歆云等同学分别在各会场作口头汇报:
报告人:李连良
报告题目:DINOv2-Enhanced Surgical Instrument Segmentation with Lightweight CNN
主要内容:文章提出了DINO-DeepSurg模型,将DINOv2与DeepLabV3+相结合,利用DINOv2的全局语义建模能力,同时保留CNN在局部特征提取中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MICCAI 2017 EndoVis挑战数据集上取得了93.10%的平均mIoU,显著优于现有方法,特别是在复杂手术场景中处理器械遮挡和细粒度特征方面的表现。
获奖:获得本次大会智能机器人类别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in Intelligent Roboties)。
报告人:武锡彭
报告题目:Kinematic Synthesis of Flexible Manipulator for Spinal Endoscopic Surgery via Bayesian Optimization with Multi-Physical Constraints
主要内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柔性并联机构综合方法,用于对脊柱内镜柔性手术执行器的结构优化设计,以最大化满足脊柱内镜手术对执行器刚度与工作空间以及灵巧性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柔性并联手术执行器的工作性能,为新型柔性手术执行器的设计提供了优化指导。
报告人:吕思达
报告题目:A Respiratory Mo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Robotic-Assisted Laminectomy
主要内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导航的呼吸运动补偿方法,用于减小脊柱椎板磨削手术中的呼吸干扰,显著提高了手术机器人的定位精度。
报告人:方冯歆云
报告题目:Gesture-to-Robot Mapping in a Mixed Reality System for Safe Bronchoscopic Teleoperation
主要内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现实(MR)的手势-机器人映射方法,用于实现支气管镜机器人的直观化、非接触式远程操控,并结合轻量级安全机制,有效提升了复杂气道内导航的直观性与安全性。
报告人:王许嘉
报告题目:Intelligent Planning Method for Femoral Tunnel Placement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主要内容: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CT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股骨隧道智能规划方法,实现了标准化股骨3D模型建模、股骨隧道关节内开口和关节外开口自动规划,为机械臂手术操作提供导航支持。
李长胜副教授获得BIRob“优秀青年编委奖”,并于26日作特邀报告《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Robot-Assisted Surgeries in Narrow Cavities of the Human Body》。
在会议之余,段星光教授带领实验室参会成员游览了当地的著名景点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和祁连大草原等,通过共同的游览,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成为此次学术交流之行的难忘篇章。